凌晨配资炒股服务中心
躺在床上刷手机ing
一条消息弹出......
导师:你论文初稿写完了吗?
“谁懂,立志暑假回家写论文
结果只完成了‘立志’”
白天(拿起手机):
“还有时间还有时间......”
晚上(捶胸顿足):
“不能玩了!明天一定开始!
急急急!”
当下定决心坐到电脑前
打算“大干一场”!
......
打字-不满意-删除-打字
(循环ing)
“怎么办?6小时憋出100字
1300字写了半个月......”
写论文时的电脑
就像“拉磨的驴”
“为了搜集文献
在浏览器打开
一百个浏览器窗口的感觉be like......”
评论区网友纷纷表示
“是的完全是我”
“不敢关!
电脑根本不敢关”
一旦开始写论文
其他的事情
似乎突然都变得有趣了
零食掉在地上
顺便打扫了整个屋子
模型还没有思路
“哎突然想起还没整理之前的照片......”
“万事开头难”
写论文的开始
或许有些小障碍
但当同学们打破了“开头魔咒”
“论文给我写爽了!”
“今天突然觉得摸透了
论文的规律与逻辑
真的好爽!”
沉下心来细细思考
思路如抽丝剥茧般豁然开朗
全身心地投入
灵感的迸发只在一瞬间
先迈出“第一步”
写下“第一笔”
或许你会发现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拖延型”论文人看过来!
这四点建议
有助于打破你的“拖延魔咒”~
如何打破拖延模式
练习“自我同情”而不是自我批评
当发现自己因为难以迈出“第一步”、进度缓慢而自责时,停下来对自己说一句“我知道完成论文并不容易”,不必过度逼迫自己。自我同情并不是给自己找借口,而是承认拖延源于焦虑和压力,通过理解和接纳来减轻内耗,给接下来的行动腾出心理资源。可以承认“我现在有点焦虑,有点想逃避”,同时对自己说:“我就先专注下来写五分钟,试试看”。
降低任务的“负性感知”
面对一大摞文献和空白页,往往容易被任务量的庞大吓退,产生抵触情绪,这也是拖延的核心诱因。
首先,不妨把任务拆解得更小,先迈出“一小步”:阅读一篇文献、记录下一个小灵感、写下一个小标题......并且给予自己积极地反馈。像哄朋友一样哄自己:“我就先做个10分钟!”。这10分钟,往往就是启动的关键。
第二,可以在任务中加入愉悦元素,比如听着喜欢的音乐写作。
第三,允许自己先产出“垃圾”,无需一步做到完美,可以先把想法写出来再慢慢打磨。
认知重评,重新评估任务意义
“写论文好枯燥”、“数据分析简直让我崩溃”......当你因为这些想法对论文产生排斥心理,试着换一个角度:“文献中的观点很有新意,我又学到啦”,“如果我能梳理完这么多数据,真的很厉害”。对任务意义的认知重评,更容易将我们从情绪内耗中拯救出来。
打破拖延的循环,用“趋近型应对”替代回避
拖延是回避任务,而“趋近型应对”则是主动迎难而上,掌握“方向盘”。这听起来非常难,但也是打破拖延循环的关键——人一旦品尝过早早完成任务、一身轻松、可以无负担地摸鱼玩耍的滋味,或许也不再留恋于拖延所带来的“又焦虑又爽”的感觉。慢慢你会发现,不再需要“最后通牒”的压力也能高效推进任务。
你的论文开始写了吗?
来源:微信公众号“学校共青团”,综合整理自小红书@是小九吖、茱莉Julie、柠檬水是甜的、医路繁花似锦、鸣人学长、momo、李北北(翻山版)、蒋蒋来、抖音@冲浪陈,微信公众号“KnowYourself”,网友评论。
配资炒股服务中心
阳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